在古代的死牢里,犯人既渴望美酒美肉,也无比恐惧美酒美肉的出现。这是因为,如果监狱中的囚犯能被赐予丰盛的酒肉,通常有两种可能:一是皇帝恩准赦免,二是意味着临终前的最后一顿饭。那一天,明朝内阁首辅解缙,也在狱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“美酒美肉”……
解缙诞生于明朝开国的第二年,仿佛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与明朝的繁荣密切相连。解缙的家乡位于江西吉安,历史上这里不仅培养了众多才俊,还涌现了几位状元。解缙自幼聪颖,三岁时便能理解大人们的谈话,甚至能和成年人展开辩论。年仅三岁,他便开始跟随父母学习读书写字,令周围的人十分惊讶。有人怀疑他的能力,但解缙凭借过目不忘的天赋,狠狠地回应了这些质疑。
当同龄孩子还在摸索字母时,解缙已能背诵诗词。见解缙如此聪明,村里的人都纷纷称赞,认为解家将会诞生一位少年天才,未来必定能光耀门楣。然而,面对这些赞美,解缙丝毫不骄傲,而是表现得异常成熟稳重。六岁那年,他有幸成为欧阳修的后代的学生。欧阳修,北宋时期的文化巨匠,曾培养出如苏轼、曾巩等不朽人物,能够跟随他的后代学习,是一种难得的荣幸。尽管许多人夸赞解缙找到了良师,但解缙却谦虚地表示,能跟随欧阳修的后代学习,是他的荣幸。
展开剩余81%面对解缙如此自信的言论,欧阳修的后人并未反驳,反而称赞他极为聪明,预言他必定能有所成就。同年,解缙萌生了修订家族族谱的念头。古代的族谱,记录了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,工作量极大。解缙的父亲是朝廷命官,曾任科举主考官,而他的祖父也曾在元朝担任过校书郎。如此显赫的家庭背景,族谱的修订工作自然非同小可。尽管年仅六岁的解缙已萌生了修订族谱的想法,但他的父亲却觉得这项任务过于重大,决定制止他。
不过,解缙并未因此气馁,继续随父亲游历四方,结识了许多才俊。那些年长他的学者们,纷纷称他为神童。此时,解缙的记忆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,能做到一日记万言。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,解缙的才华也越来越出众。到了十五岁,他的学识已足够参加乡试。尽管他渴望与天下英才一较高下,但父亲觉得他性格过于张扬,心智尚不成熟,建议他再等三年。
刚开始,解缙十分不满,觉得再等三年简直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。但他父亲为他安排了一项既能培养兴趣,又不失挑战的工作——修订家族的族谱。六岁时就曾有过修订家族族谱的梦想,解缙终于可以在十五岁时实现这个愿望。于是,解缙和兄长开始翻阅史料,细致整理家族的历代人物与事件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解家族谱初具规模。解缙的才华和努力也引起了当地知县的关注,破例将他招入官学。
进入官学后,解缙每月都能获得少量的津贴,这不仅是对他学识的认可,也让他感受到了朝廷的关注。十八岁那年,解缙终于参加了州府举办的乡试,并一举夺魁,成为解元。古代科举难度极大,普通百姓可能一生都无法通过。像范进那样,辛苦考了几十年,才勉强考中秀才,而解缙则在十八岁便荣登解元之位,这无疑是个惊人的成就。
乡试的时间一般是在秋季,紧接着第二年春天的会试便是全国性的大考。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合格者可以进入仕途。通常情况下,考中举人后,考生都会埋头苦读,为会试做准备。但解缙在中举后,居然还有时间“谈恋爱”,并且在当年冬天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,令许多人对他产生质疑,认为他如此年少轻狂,必定会在会试中栽跟头。
然而,解缙并不在意外界的评论。他按计划赴南京参加会试,并顺利通过,最终以卓越的才华赢得了进士的头衔。据传,阅卷官本来打算将他列为状元,但因他文风犀利,行事张扬,最终将他排在了第七位。尽管没有获得状元,解缙的才华依然令人刮目相看。许多进士花费一生都难以突破翰林院的门槛,但解缙仅用了一年时间,凭借两篇出色的奏疏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。
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华非常赏识,不仅亲自接见他,还将他调往兵部任职。尽管解缙因其直言不讳、做事张扬而遭到部分官员的排斥,但他依然保持着不羁的个性。最终,由于在兵部的表现过于锋芒毕露,他遭到弹劾。朱元璋见状,将解缙调回江西担任巡察御史,专门负责监察百官。
无论哪个朝代,监察百官的工作都非常艰难。若对百官监督不力,皇帝会不满;而若奏疏过于苛刻,百官又会反感。但对天赋异禀的解缙来说,这并非难题。因为他始终坚持,面对皇帝与百官,应该一视同仁,既要监督百官,又要敢于上谏。虽然他与朱元璋的关系非常密切,但当明太祖去世后,解缙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。建文帝即位后,解缙被调回京城,在翰林院任职。
然而,建文帝的统治并不持久,他很快被朱棣推翻,后者成为了明成祖。朱棣登基后,大力重用解缙,并让他编撰《太祖实录》,为朱元璋正名。作为一个曾经修订过族谱的人,解缙轻松完成了这项任务。朱棣非常欣赏解缙的才华,甚至希望他编撰一部包含万象的“百科全书”——即《永乐大典》。
尽管这项任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,但解缙凭借过人的记忆力成功将其完成。此后,解缙受到朱棣的重用,迅速晋升为内阁首辅。然而,他们的合作关系并未持续太久。随着在战事和立储问题上的频繁争执,解缙与朱棣的关系逐渐恶化,最终导致了他被囚禁入狱。许多年过去,朱棣几乎忘记了这个曾经的宠臣。
大雪纷飞的一个冬天,锦衣卫提交了监狱中囚犯的名册,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,便问道:“解缙还活着吗?”听到朱棣的询问,锦衣卫急忙将解缙带出监牢,并用烈酒灌醉他。第二天早晨,解缙被带出,最后在积雪中惨死,年仅四十岁。他的家人也被流放,他的一生就这样悲剧收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