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,连瑞士军刀这种浓眉大眼的“国货之光”,都开始琢磨着要“润”了呢?最近,瑞士军刀制造商Victorinox的掌门人亲口承认,他们正非常严肃地考虑,把一部分生产线打包搬到美国去。这事儿听着魔幻,但背后的故事,却让整个瑞士工业界都感到了一股寒意。
故事得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纸政令说起。自8月7日起,所有瑞士商品进入美国,关税直接飙到39%。这是什么概念?欧盟、英国、日本这些国家,跟美国磨破了嘴皮子,拿到的税率也比这低得多。瑞士拿到的,几乎就是一份写着“惩罚你”的账单。
最讽刺的是,就在今年年初,瑞士才刚大笔一挥,取消了几乎所有工业品的进口关税。那架势,仿佛是在对全世界说:“来吧,我的大门为你敞开。”结果,美国商品还没来得及大摇大摆地走进来,瑞士自家门口就先挨了当头一棒。
“这数字简直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!”瑞士总统凯琳·凯勒-苏特在记者会上,脸上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。她甚至觉得,白宫那帮人就是把去年38.5亿美元的美瑞贸易逆差,随手四舍五入凑了个整数,变成了今天的关税。
而在大洋彼岸,特朗普正在他的社交平台TruthSocial上指点江山:“数十亿美元将滚滚而来,这些钱,主要就来自那些过去几十年里,一边占我们便宜一边偷着乐的国家。”
这一拳下来,最先喊疼的,就是瑞士那些百年基业。
百年老店,刀刀见红
瑞士经济联盟在8月15日拉响了警报,这39%的关税,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直接威胁着国内10万个饭碗。而重灾区,恰恰是瑞士人最引以为傲的制表、机械、金属和食品行业。
美国市场对瑞士而言,说是命脉也不为过。斯沃琪、劳力士、百达翡丽这些响当当的腕表,还有那些顶级奶酪和巧克力,最大的金主之一就是美国人。
可现在,游戏规则变了。有分析师扒拉着算盘一算,关税这么一叠,美国人想买块劳力士,兜里至少得多准备20%的钞票。高端品牌尚且如此,中端品牌简直就是迎来了灭顶之灾。像浪琴、天梭这种万元级别的腕表,很可能因为价格优势荡然无存,被彻底挤出美国市场。
倒霉的不只手表。瑞士莲巧克力的发言人怒斥这个决定“荒谬费解”。连锁超市也发出警告,一块普通的瑞士三角巧克力,价格可能从3.99美元直接跳到6美元。至于传统的瑞士芝士火锅套餐,价格更是要翻个跟头。
瑞士机械和电气工程协会的副理事长让-菲利普·科尔说得更直白,美国的行为“令人震惊”,对整个出口行业乃至国家都是“一次巨大的冲击”。
豪赌失算的中立国
当瑞士企业还在消化这份突如其来的打击时,更让人心惊的消息从白宫传来。有风声说,明年可能要对瑞士药品加征100%的关税。这已经不是警告了,这简直是把刀直接架在了制药巨头罗氏和诺华的脖子上。
这场关税风暴的背后,远非简单的贸易摩擦。它更像是一场连锁反应,根源在于瑞士近年来外交政策的急转弯。这个坚守了数百年中立身份的国家,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:放弃中立,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。
2022年2月28日,瑞士联邦委员会宣布与欧盟同步,冻结了俄罗斯在瑞约80亿瑞郎的资产。这颗重磅炸弹,瞬间炸毁了瑞士银行业赖以生存的“保密”金字招牌。全世界的富豪们都开始在心里打鼓:这个所谓的“财富保险箱”,还安全吗?
瑞士本以为交出这份“投名状”,能换来西方的拥抱,结果却换来了特朗普的反手一击。更具羞辱意味的是,39%的关税税率,竟然和战乱中的叙利亚一个待遇。有瑞士媒体悲叹:“这是自1515年马里尼亚诺战役以来最大的耻辱”。
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
对美国的“忠诚”,还体现在对华政策的“自我加码”上。去年8月,在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的施压下,瑞士妥协了,宣布停止对华销售高精度机床。事后,连瑞士工业协会自己都承认,这些限制,美国人自己都没要求这么严,是瑞士“自觉过了头”。
这种政治上的“积极”,迅速在经济上遭到了反噬。今年第一季度,瑞士高端机床对华出口额暴跌37%。好几家百年老厂,眼睁睁看着库存堆积如山,最终只能无奈地宣布破产重组。
瑞士人自己关上了大门,中国市场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。沈阳机床的i5智能数控系统横空出世,五轴联动精度达到惊人的0.002毫米,价格还比瑞士货便宜三成。科德数控更是直接拿下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大单,替代瑞士设备去生产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零件。
此消彼长,国产机床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35%一路狂飙至了今年的58%。而瑞士机床的份额,则从过去辉煌的20%以上骤降到了不足10%。瑞士工业协会秘书长后来坦言,当初的决定,是因为“白宫的压力实在太大了”。可如今,他们不仅丢了市场,更丢了信任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中瑞贸易的天平,其实是严重向瑞士倾斜的。海关数据显示,瑞士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国,仅次于澳大利亚。去年1到8月,中国对瑞士的贸易逆差高达2599.13亿元人民币。
这逆差从哪来?黄金。中国在去年头八个月,就从瑞士进口了超过448吨黄金。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黄金都在瑞士精炼,这里是全球黄金供应链无可替代的核心。此外,还有医药和钟表。罗氏和诺华在中国市场根深蒂固,而瑞士手表一度占据中国高端手表进口市场的近八成。
结语
瑞士的困境,本质上是一场自我定位的迷失。它曾想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,利用中立身份两头通吃。然而,当它亲手推倒了“中立”这块基石,选择彻底倒向西方阵营时,却发现自己并未被真正接纳,反而成了可以被随意牺牲的棋子。
最具讽刺意味的是,当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向全球时,中国却成为唯一未受波及的主要经济体。白宫贸易代表甚至罕见地放软身段,表示情况“正朝积极方向发展”。瑞士为了讨好美国而疏远了中国,结果美国反手给了瑞士一刀,却又悄悄和中国延长了关税暂停期。
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银行在去年轰然倒塌,被瑞银集团以“白菜价”收购,这或许就是瑞士金融神话破灭的最佳注脚。当资金从瑞士大规模流向新加坡和迪拜,当瑞士军刀都开始考虑“润”去美国,这个曾经的国家形象近乎完美的国度,正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