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6日,特朗普高调宣布中美签署了一项补充谅解协议,美部长在表态中也透露出向中国让步的信号,称只要中国对稀土放行,美国就会取消所有贸易反制。至于这个消息是真是假,当时中国官方尚未做出回应,外界也无从得知,毕竟特朗普此前有过不少“说假话”的先例。
而就在次日,中国商务部对其进行了正面回应,不仅证实了美国的消息,发言人还透露出了一个细节。
中美达成谅解协议
6月2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,美国已经和中国达成了“很棒的协议”。不过,这个好消息来得有点突然,因为除了笼统地宣布协议达成,特朗普并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细节内容。
据悉,这项协议是正式确认了双方在伦敦会谈中达成的初步共识,当时美方就曾表示,这份谅解需要等待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最终批准才能生效。
那么协议大概涉及了哪些实质性内容呢?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同一天指出,根据协议安排,中国将恢复向美国供应稀土资源,美国也会撤销其在今年5月份对中国实施的出口限制措施。原话是这样的:
中国“将向我们提供稀土”,而一旦他们这么做了,“我们将取消我们的反制措施”。
特朗普高调宣布了协议的达成,但细节模糊,而商务部长的表态也透露出美国在稀土资源供应链上的急切,展现了双方寻求解决近期摩擦的一个具体步骤。
美放松对华乙烷出口
其实,在特朗普宣布的前一天,就有迹象显示事情在起变化,美国方面传出消息,允许国内两家最大的乙烷出口商重新把乙烷装船运往中国。
要知道,就在几周前,美国商务部还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获得特殊许可才能向中国出口乙烷,直接导致运输中断。不过这次虽然允许装船,但仍禁止它们未经授权在中国港口卸货。
乙烷这事儿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,其主要用于石化领域,作为石油的伴生产品,中国大可以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,但美国大约一半的乙烷出口目的地就是中国,很显然,这贸易对美国而言还挺重要的。
美国这次放松乙烷出口限制,这很可能是一个信号,表明他们正准备撤销5月底、6月初对中国实施的那些出口限制。
而且这个放松乙烷限制的动作,和中国近期加快审批稀土出口许可的动作,似乎在时间上形成了某种默契的呼应,当时外界就在猜测,双方是不是在悄悄互相解除一些限制措施。
等到26日特朗普直接宣布达成了谅解协议,前一天外界的猜测也显得更有说服力了,虽然协议全貌还不清楚,但这些动作连起来看,中美双方似乎都在朝着缓和近期经贸摩擦的方向迈出实际的步子。
中方回应
自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,美中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,媒体就立刻跟进报道,并将其称为标志中美贸易关系稳定的一大步。
而中国商务部也在27日对美国的说法进行了更精确的“校准”,从商务部的表态中可以确定,美方口中这个事是真实存在的,但双方在表述上却存在了一些差异。
中方确认,在两国元首共识指引下,双方经贸团队确实在6月9日至10日于伦敦举行了会谈,就落实此前共识的框架达成了原则一致。近日,经批准,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。
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。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。
而特朗普则高调使用“贸易协议”这一引人注目的词汇,显得非常急切,像是急于向世界展示成果。
这种措辞上的区别不仅反映了沟通习惯的不同,也隐含着对协议性质和重要性认知的微妙差异。
卢特尼克后续的澄清也印证了这一点,他明确表示这并非一揽子贸易协议,并坦承双方在芬太尼、市场准入等关键议题上分歧依旧。
因此,这份补充协议的意义在于它是双方在特定领域寻求务实突破、建立互信的一个具体步骤,中方也再次呼吁美方相向而行以推动整体经贸关系健康稳定。
不过其范围有限,并未解决更广泛的结构性贸易矛盾,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在局部合作与整体竞争并存下仍然十分复杂。
美为何急于对外公布?
美国最近在贸易谈判上表现得特别高调,甚至有点“拔高”成果的意味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在稀土供应上近乎垄断的地位,而稀土对美国至关重要,从尖端的F-35战机到核潜艇,都离不开它,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对此依赖极深,所以他们迫切需要稳住这条命脉般的供应链,避免被“卡脖子”。
同时特朗普设定的7月9日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也越来越近,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他们急需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,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证明自己那套关税策略是有效的,尤其是在与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展有限、甚至陷入僵局的情况下。
这时候,哪怕只是与中国在部分领域谈出一点进展,也能被当作“成果”拿出来展示,用来安抚国内的不满情绪,并塑造特朗普的形象。
但这种局面并非美国单方面施压就能轻易达成,中国不会轻易妥协,以此美国在挥舞关税大棒时不得不有所顾忌,最终回到了谈判桌前。
再看看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,情况也不乐观,加拿大和欧盟的态度都很强硬,明确表示如果美国真的在7月9日加征关税,他们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。
谈判之所以这么难,不仅是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分歧很难调和,更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本身就很混乱,反复无常。
谈判的范围不清不楚,领导人经常临时起意追加威胁,这种不确定性让谈判伙伴们根本不敢轻易让步,生怕刚妥协又被新的条件坑了。
就连美国政府内部,对于7月9日这个“最后期限”到底有多强硬、能不能延期,说法都不统一,这种内部混乱和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,无疑大大增加了达成任何稳定协议的难度。
对抗需要成本,合作存在底线,零和博弈下没有赢家,美国应该正视中美关系,并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确的道路。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全球各国都应该回归理性思维,平等对话才能更少的实现贸易双方的合作共赢。
主要信源
美政府松口:乙烷可运往中国,但不能卸货——观察者网2025-06-26
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伦敦框架有关情况答记者问——新华社2025-06-27
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